上一页|1|
/1页

主题:《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公布

发表于2009-11-27

近日在朝阳规划艺术馆举行的中国城市论坛2009年北京峰会不仅吸引了城市发展领域几百位专家的关注和参与,更让来自全国70多个城市的代表们受益颇多。尤其是在论坛上首次公布的《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该报告共计35篇、长达近百万字,由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最新编撰,着重探讨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本报记者日前专门采访了此次负责研究报告编撰的专家,对报告中的十大精彩亮点进行详尽解读。

亮点

中国城市将出现三大新特征

“十二五”期间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这两个关键时期的重叠,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总的来说,“十二五”时期中国城市将呈现三大基本特征。

首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点。这就对城市发展、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改革开放进入“深化攻坚”的新阶段。“十二五”期间,中国改革已进入了新的攻坚阶段。这一时期,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力争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是城市化进程进入“内涵发展”的战略期。我国城市外延式扩张导致城市发展中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不注重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和特点等问题不断凸现。“十二五”期间,城市必须从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等各个角度,推进实施“内涵式发展”模式。

亮点

城市将凸显五大变化

“十二五”期间,城市发展将呈现五个新变化。

一是城市发展开始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二是城市软实力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示范意义进一步凸显。

五是城市群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强。

亮点

六大矛盾考验城市应变能力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六大矛盾将深刻考验一座城市的应变能力。这六大矛盾分别是:

国际经济危机尚未见底,经济增长方式亟待深刻调整。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地区,需求结构仍以出口和投资为主导,外贸出口呈现出了逐月萎缩的局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各类民生问题备受关注,统筹兼顾各方利益难度加大。“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矛盾很容易爆发,矛盾的数量之多、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任务艰巨。当前,环境、资源等仍是制约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且这一矛盾还将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资源不断减少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资源量的不断扩大而日趋尖锐。

社会阶层结构深刻变动,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新课题。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将带来收入差距拉大、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突出、不稳定因素增多等新的问题。协调各社会阶层利益,建立社会阶层流动机制和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城市“十二五”面临的重要任务。

城市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度创新。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但是,区域协同发展仍停留在非制度化阶段,需要通过制度创新,真正形成区域经济共同体,承担起协调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任务。

城市面临各类风险增多,城市治理任务更趋繁重艰巨。

亮点

重民生是城市发展重点任务

着力于提高经济整体水平、经济外向度、综合竞争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目标。而在“十二五”时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应坚持三大原则,即“全面”、“协调”和“可持续”。

与此同时,城市“十二五”规划应聚焦三大战略重点,即调结构、重民生、促改革。

其中调结构是“十二五”时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主攻方向。“十二五”时期是城市调整结构、提升发展能力的重要历史机遇期,通过结构调整获得城市新发展空间、新经济增长点,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重民生是“十二五”时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改善民生是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十二五”改善民生的重点和目标。

促改革是“十二五”时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首要选择。“十二五”期间,城市改革需要突破三大难点,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社会体制改革的难点、行政体制改革的难点。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于2009-11-27

有啥好处啊?

上一页|1|
/1页